三營黌學(者干義學)遺址,位于三營村委會上營自然村,距縣城39公里。三營黌學建于明朝嘉靖初年(嘉靖1522年至1565年),為行祭孔禮和興辦社學結合為一體,明代萬歷十五(1587年)景東通判尹學孔捐金在黌學內創(chuàng)設新城書院,與地方共同擴其規(guī)模使其比一般鄉(xiāng)間社學規(guī)模更宏大的祭孔與教學相結合的文廟。
清代咸豐年間(1851年至1861年)主要建筑因回民起義被戰(zhàn)火焚毀,同治十一年(1872年景東同知凌應梧捐金基本修復舊貌。1965年三營完小在此設立,1973年因擴建校舍拆除部分建筑,現(xiàn)僅存泮池、大成殿、后殿(桂宮)等建筑。大成殿、桂宮是1980年重修后的與原貌不同。祠堂,有羅氏祠堂、魏氏祠堂、楊氏祠堂。